close

第二炮兵抗震救災賣房子部隊女子醫療突擊組為災區群眾巡診。 陳鋼鋒 攝
  中新網雲南巧家8月11日電 (吳天喜 楊永剛 宋海軍)8月辦公室出租11日上午,地震災區的防疫洗消行動還在進行,巧家縣藥山群峰上的珙桐枝條迎風輕舞。珙桐樹下,5個戴著口罩和紅十字臂章正在忙碌的女軍人身影,尤為引人註目,她們是第二炮兵抗震救災部隊533醫院醫療隊的女子突擊組成員。
  珙桐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,散佈在巧家縣的一些山林中,花開如鴿驚艷於世,十分令人喜愛。而這5名女子突擊組成員,也像盛開的竹北買房珙桐花一樣,贏得災區群眾的一致“點贊”。
  巾幗不讓鬚眉,她們褐藻糖膠迅疾挺進災區
  地震發生後,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力量,從西南出發、從西北啟程,急急向地震災買屋區匯聚。
  第二炮兵抗震救災部隊533醫院醫療隊隊伍中耀眼的,當然是由5名女隊員組成的突擊組。
  揣起探親休假的報告,急診科護士何璐沖向了集合隊伍;推開手術室大門,內科護士長李莉、傳染科護士長丁麗萍沖向了集合隊伍;從訓練場歸來,急診科護士雷丹、內科護士袁文蘭沖向了集合隊伍。8月4日晚10點,她們裝束完畢隨隊出征。
  車輛疾馳,車隊蜿蜒,一路急行軍。一俟進入巧家縣,路況陡然複雜起來,原計劃的路線已經被堵死。改道行進的山路,兩旁溝壑縱橫,時有滾石滑落。由於出發前已經連日奔波,何璐和李莉在搖晃的車體內幾欲嘔吐,但她們咬緊嘴唇死死忍住,到達重災區包穀堖鄉集結待命時,她們一同下車去吐了個痛快。
  8月6日上午9點,醫療隊領命奔赴受災最嚴重的紅石岩村救治受傷群眾,何璐、李莉、丁麗萍3人被安排在第一先遣組。車輛抵達樹茶社後,被告知前方道路被毀,只能徒步進入。先遣隊到達路口,不由大吃一驚:路的一側是峭壁,另一側是懸崖,一條羊腸小道,彎彎曲曲從山頭延綿到山底。巾幗何須遜鬚眉?想到受災群眾面臨的處境,3人不約而同背起20多斤的急救箱,二話不說往紅石岩村方向走去。一公里、兩公里、三公里……行進中,李莉腳下一滑,身體重心側移,何璐和丁麗萍馬上伸手一抓,拉住了李莉。經過2個多小時的強行軍,她們終於到達目的地。
  救治傷員、發放藥品,看到她們疲憊但堅強的身影,不少官兵半開玩笑地為這些“女漢子”、“純爺們”致敬。
  堪當“女漢子”、“純爺們”這個“榮譽稱號”的,還有袁文蘭,7日到達紅石岩村後,瘦小的她就和男兵一起背著40斤的便攜式消毒器,展開衛生防疫工作,總共噴了6大箱,直到全身幾乎虛脫,才被勒令停了下來。
  責任牢記心間,她們盡展各自優長
  進入紅石岩村,災情讓這些女突擊隊員驚獃了:房屋大部分倒塌,裸露的房梁突兀兀刺向天空;一些被壓在廢墟下的牲畜還在嚎叫;受傷的村民有的已經接受了治療,但還有不少人需要儘快救治……
  查看病情,按類分組,即時醫治,分發藥物……她們馬上進入工作狀態。一批群眾醫治完畢,另一批群眾又涌了上來。顧不上擦汗、容不得休息,她們一刻不停穿梭在病患之中。
  細心的李莉發現有位老太太受傷後,傷口已經被前期到達的救援力量縫合,便勸她隨隊出去治療。但老人的兒子在地震後一直聯繫不上,所以堅決拒絕離開村子。李莉只好為她的傷口進行了仔細清創,並留下了消毒藥品,手把手教她使用方法,才放心地讓老人離開。
  這時,一陣低沉壓抑的哭聲,從旁邊的草叢中傳來。何璐聞聲而出,發現聲音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婦女發出的。地震中,她2歲的孩子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中,在外打工的她甚至沒有見到孩子最後一面。
  同樣有兩歲小孩的何璐感同身受,陪著她流淚不止。擁有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證書的何璐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,採用換位思考的方式,以一名母親的身份對她進行心理疏導,引導她發泄出心中的痛苦,幫助她忘掉這些記憶。
  悲痛太深,當天下午這位婦女沒有明顯緩和。何璐沒有放棄,第三天再次進入紅石岩村,與她進行面對面深度溝通。何璐臨走前,這名婦女終於擦乾眼淚,把她送到了帳篷門口。
  雷丹負責的是水源檢疫,她和檢驗科技師對紅石岩村的每一口水井,都進行仔細檢測,發現除了渾濁度不符合要求外,其他指標都在標準範圍內。大腸桿菌等指標現場無法檢測,需要把水樣帶回宿營地培養。
  她不厭其煩叮囑群眾:飲用水要燒開了喝,人的飲水和牲畜飲水要分開....。。臨走時還發放了消毒片,清楚交代一口水井投放消毒片的使用量,看到大家都懂了才放下心來。
  在當傳染科護士長之前,丁麗萍當過外科和骨科護士,她發現很多老人孩子缺少醫療知識,在地震中受傷了也不當回事,覺得沒有出血沒有骨折,所以不去治療,而其實有些軟組織挫傷和扭傷比較嚴重。丁麗萍忍受著連日奮戰帶來的疲倦,耐心為大家普及醫療知識,及時為他們包扎清創、發放藥品,3小時為20多人提供了醫療服務。
  行動承載情感,她們釋放“鋼鐵溫柔”
  救治工作風風火火,內心世界波瀾不息。
  奔跑、清創、配藥,李莉自進入災區以來,像旋轉的陀螺一樣停不下來。紅石岩村裡蹣跚著的老人、活潑中隱含一絲憂慮的孩子,讓她心急如焚,心中似乎總有一個聲音在催促:多走一頂帳篷,多看一個病人,多發一盒藥物……
  在紅石岩村受災群眾安置點,何璐看到一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,背著不少發放的物資往自家居住的帳篷走去,趕緊上去幫忙,卻被小男孩拒絕:阿姨,我能行!你們這麼多天吃的住的,比我們還差,真是辛苦了!要不你們到我家帳篷擠擠吧?
  何璐忍不住淚流滿面,幫小男孩卸下背簍,用棉簽為他擦傷的右腿細細清洗,又拿給他不少外用藥品。小男孩硬是從背簍中拿出一盒方便面,塞給了何璐。這盒面,她十分珍視,但當時災區物資比較緊缺,第二天還是轉贈給了另一戶老人。
  8月3日的這次地震,讓何璐的心回溯到6年前的汶川大地震。她在四川綿陽的家受了災,體驗過受災群眾的苦楚。而當時部隊官兵給予的無私幫助,讓她深深地感受到溫暖。所以,出發之前,她就告誡自己,要多為災區群眾盡到自己的那一份心意。
  深有同感的還有家在四川什邡的丁麗萍,當時她的堂哥從部隊退役不久,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就組織了一個青年突擊隊,深入震中提供服務。受堂哥的影響,從那時起,她就決定要時時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。
  相似的經歷,相同的行動。何璐和丁麗萍在紅石岩村相互配合、相互鼓勵,她們用鋼鐵般的實際行動,讓受災群眾收穫了無邊溫情。
  只是,忙完之後,丁麗萍會悄悄離開人群,蹲在地上無聲地抽泣。出發之前,她的婆婆因為心臟病突發,住進了醫院重症監護室內。她不知道,自己深涉險境參加抗震救災行動的事,還能瞞住病重的婆婆多久?
  一直和女子突擊組戰鬥在一線的533醫院院長郝傑,被她們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動,他說:女子特有的細膩和堅韌,以及豐富的情感,使她們在救災工作中的作用無可替代。(完)  (原標題:二炮救災部隊女子醫療突擊組:被點贊的女漢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zdzutomnjjlh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